珞巴族的民俗作品,珞巴族的风俗三百字,珞巴族有哪些礼仪及禁忌
珞巴族的风俗三百字目录
珞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习俗活动是什么
珞巴族有哪些礼仪及禁忌
珞巴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他们多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其他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珞巴族的风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婚礼风俗。
珞巴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婚礼前要进行多种仪式。比如,“择日”仪式,是指选定结婚的吉日,祭祀祖先和神明,以求保佑。还有“脚垫”仪式,是指新娘在结婚前要将自己的脚踩在特制的木板上,代表她已经成为了珞巴族的一员。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身着传统服饰,进行盛大的婚礼庆典。
二、葬礼风俗。
珞巴族的葬礼十分讲究,认为死后的人也有灵魂,需要得到尊重。在葬礼前,家属要进行多种祈福仪式,为亡者祈祷。葬礼当天,家属要将亡者的遗体依照传统仪式进行处理,然后在坟墓上进行祭祀仪式。在葬礼期间,家属要守丧,期间不准有声音和活动。
三、祭祀风俗。
珞巴族认为祖先和神灵是保佑他们的存在,所以每年都要进行祭祀仪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达莎”节,是珞巴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左右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穿上传统服装,跳起传统的珞巴舞蹈,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
珞巴族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深深地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些独特的风俗传统也是珞巴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因素。"。
珞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习俗活动是什么珞巴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珞巴族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也有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珞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珞巴族的传统节日
吉祥年节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
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
珞渝西部的珞巴人约于藏历年二月过“旭独龙节”。
过年这天,由“纽布”(巫师)手执一根贴满五彩羽毛的棍子,在村寨里挥舞念经,全村人围拢在一起欢歌起舞,祈祷丰收。
年节期间,各家各户都拿出酒肉,在一起聚餐。
老人对歌追忆部落的古老历史,青年人对歌表达爱慕深情。
夜幕降临后,在熊熊篝火旁,欢歌笑语此起彼伏。
珞渝东部的珞巴人在藏历十二月十五日过“洞更谷乳木”节。
他们把年前、牛剁成一块块,分送给家族或母系的亲友,保留着共享劳动果实的古俗。
牛肉吃完了,头盖骨却不扔掉,要高高地悬挂在自己家中墙上,作为勤劳和富有的象征,世代相传。
隆洛德节
每年1月或2月举行,具体日期有巫师占卜确定。
该节时间较长,前后历时25天。
,以免带来灾难,因此需在节日前就杀好猪,做成肉干供节日用。
节日期间,各村相互走访和宴请,并举行抱石、跳高和射箭等体育活动。
莫朗节
一般在每年1月或2月的第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盛装的男性青少年在祭司的带领下排成单行到一村村去游行。
他们经过田地时沿途撒播一些米粒,祭司念诵词,男性青少年们高举刀,发出有节奏的喊声,直到队伍到达村子,青年们边唱边舞。
棱隆社节
每年的1月左右举行,具体日期由纽布杀鸡看肝择定。
节日期5天,节日开始的第1天上午,全村落妇女穿着节日盛装,背着竹筐,上山采摘“果嘎木”的树叶,上放若干稻谷,以示新年获得丰收。
回到家后,将采回来的树叶捆绑在房梁上,把大米磨粉后拌得粉浆洒在树叶和房梁上,以示吉祥和祈求丰收。
节日期间,人们走亲串户,饮酒唱歌,举行抱石、射箭和对歌活动。
居民巴洛萨
意为“12月新年”,节前要准备近1月时间。
主要是上山打猎、捕老鼠和下江捕鱼及酿制大量的酒。
11月29日家家户户开始杀猪,30日各户在自家粮仓内杀鸡,以祷告神灵来年获得丰收。
新年的第1天凌晨,当公鸡第一声鸣叫时,即刹大鸡1只,将鸡肉用清水煮熟全家分食。
彼此祝新年幸福,人人身体强壮。
节日期间人们访亲会友,并习惯在新年时举办婚事,欢度年节加上婚筵的喜庆,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洞更谷乳木
这是一个隆重的年节,时间在藏历的十二月十五日。
经过一年辛勤劳动之后,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珞巴族的节庆活动,不仅具有预祝和庆典丰收和性质,另外也有维护人丁兴旺、祝福人们免受鬼蜮危害、祛灾保平安的含意。
近几十年来,这个藏汉民族过的节,也成为珞巴族必过的节日。
笼德节
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范围内举行的庆祝活动。
三年左右举行一次,具体日期由纽布杀鸡看肝卜卦确定。
波布节
“尼波布”意为“盖田间小房子”。
这是崩尼部落为夏收作物准备的节日。
旭独龙
这是许多地区的珞巴族纪念和标志节令的一个节日。
它的主要内容是祝祷丰收。
月亮圆缺变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过完旭独龙节以后,农时便到了。
昂德林节
珞巴语意为丰收节,珞巴族传统农祀节日。
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
临近节日,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谷物,做熟后请村中老人尝鲜,剩下的喂狗。
节日期间,全村男女共同欢宴,晚上喝酒对歌直至天亮,歌词主要是关于农业的起源和男女的贡献。
珞巴族认为是男子开辟地,才使妇女们有了可以耕种的田地,女子则发现了种子,学会了种田收获了粮食,酿出美酒,保证了民族的繁衍。
这一节日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既收祈祥福,又祭祖先祀。
珞巴族很重视收割期,一旦开镰收割,男子一早下地,一日三餐都不能同妇女在一个火塘吃。
艰苦的收割期一完,自然要无所顾忌地尽情玩乐。
珞巴族有哪些礼仪及禁忌一、珞巴族的礼仪
珞巴人非常好客,视挽留客人为荣。
有客自远方来,珞巴人会拿出干肉、烤肉、奶渣、玉米酒、荞麦饼和辣椒等款待。
客人吃饭前,主人要先喝一杯酒,先吃一口饭,以示食物无毒和对客人的真诚。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届时,要把宰杀的猪、牛、羊肉连皮切成块分送给亲友,还要把牛头盖骨高高悬挂家中墙上,作为勤劳和富有的象征,世代相传。
二、珞巴族的禁忌
珞巴族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
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
多数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树,认为它是石神、树神栖息地,每逢过年、春播和秋收要进行三次祭祀活动,每次以猎鸡供奉。
阉猪时,主人在门口栽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期间不外借东西,不准拿皮、毛之类的东西从灶前走过。
阉猪人三天内不准靠近灶台、木柴和灶具,不得说“死”、“无”字。
珞巴族是个不上锁的民族,以偷盗和说假话为世上最丑之事,最可恨之事,若出现这类事情,一是教育;二是偿还;三是驱赶;对惯犯则以杀之为戒。
扩展资料
珞巴族的风俗习惯:
1、服饰:
珞巴族生活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地区,气候环境迥然不同,南北各部落服饰明显不同。
博嘎尔部落生活的珞渝地区北端,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男子穿山羊皮、野牛皮上衣或藏式氆氇长袍,外套黑色贯头式大坎肩。
过去一般不穿衣裤,只系一块遮羞布,现大多穿汉式长裤;男子戴藤帽或熊皮圆盔帽,熊皮圆盔帽是珞巴族男子特有的典型头饰。
2、饮食:
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
无论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
将整条鱼投入火塘,埋上热灰,很快便可焖熟食用。
珞巴人还把在山上捕获到大的动物,加工成肉条,烤熟后长期贮藏。
珞巴人也用石块烙制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