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丧葬风俗,东北殡葬风俗,满族的殡葬方式

饮食健康 访客 2024-03-21 08:59 162 0

东北殡葬风俗目录

东北的丧葬风俗,东北殡葬风俗,满族的殡葬方式

急求东北文化丧葬,饮食习俗,东北各个民族的也可以

满族的殡葬方式

北方老人去世三周年亲戚去有什么风俗

东北地区的殡葬风俗比较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土葬:东北地区的传统殡葬方式是土葬,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在土葬仪式中,先要进行洗尸、入棺、穿衣、盖棺等程序,然后抬棺送往坟地,进行下葬仪式。

2. 火葬:随着社会的发展,火葬也逐渐在东北地区普及,特别是在城市中更为常见。火葬仪式与土葬类似,先进行洗尸、入棺、穿衣等程序,然后送往火化场进行火化仪式。

3. 骨灰安放:在火葬后,亲友们会收集骨灰,然后选择将骨灰放在骨灰盒中或者进行骨灰撒放,也有一些人会将骨灰安放在墓地或者祖堂中。

4. 祭祀:在东北地区,人们对死者的祭祀非常重视,通常会在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等时间进行扫墓、祭拜等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5. 纪念碑:有些人会在墓地或者祖堂前竖立纪念碑,上面刻有逝者的名字、生卒年月等信息,以示对逝者的纪念和缅怀。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的殡葬风俗十分丰富多彩,代表着人们对生命、家庭、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爱。"。

急求东北文化丧葬,饮食习俗,东北各个民族的也可以

挂上椁头纸,以示邻里。

报丧报丧既是将死者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

奔丧者有的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戴孝近年来为死者戴孝已较旧时从简,重孝以一幅宽,7尺长的白布戴在头上,一般孝用半幅宽,7尺长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孙辈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缝上红布条。

出殡后,其子女戴长孝者...送终

病者临危时,子女及家人要到场日夜守侯,听其临终前的嘱托。

病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守在身旁子女及家人称为“送终”。

停尸

病者临死,在咽气前要把准备好的寿衣穿上,本地有“临死连裤子都穿不上”之忌。

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脸,梳头,穿鞋,戴帽子后,搭一停尸床将尸体移上,盖以黄布单。

灵棚

本地出殡一般要等3天后,人死后要搭一座灵棚,棚门贴上挽联,挂上椁头纸,以示邻里。

报丧

报丧既是将死者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

奔丧者有的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戴孝

近年来为死者戴孝已较旧时从简,重孝以一幅宽,7尺长的白布戴在头上,一般孝用半幅宽,7尺长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孙辈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缝上红布条。

出殡后,其子女戴长孝者,将白布换下,每人用黑布做成袖标状,按死者的性别,分男左女右戴孝。

入殓

将棺木移入灵棚内,将尸体安放棺内,称“入殓”。

死者入殓时,家属及亲朋皆于两侧相送。

守灵

尸体入棺后,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

灵前摆一供桌,中间供奉死者灵牌,两侧摆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馒头、米饭、各种水果等。

死者如生前会吸烟、会喝酒,也要供上烟酒之类。

也有供桌中间不摆灵牌的,以材头所书灵位牌代之。

孝子守灵用一瓦盆烧纸,亲朋好友吊孝,由孝子跪拜迎送。

到夜间,守灵者一般为亲朋好友代替。

送盘缠

出殡前一天晚上半夜12点,丧家为死者举行送行仪式,俗称“送盘缠”。

选一个宽敞的十字路口,烧死者生前穿过、用过的衣服、被子、鞋帽等。

烧用纸制作的车、马或牛、楼房、电视机等,儿女们哭号着向火中奔,以示对死者挽留,由死者长子站在高处,手执一扁担,指向西南,意为死者指路。

举哀

死者入殓时不举哀。

举哀是在第三天早晨临出殡前,将棺盖打开,让死者儿女、家属、好友最后瞻仰一下遗容,然后封棺,此时子女、家属以哭代言,嘱咐死者莫要挂念世事,好好安息。

开光开光是举哀前,有侍者给死者最后整容,称开光。

用一只筷子裹上棉球,沾酒精擦死者五官,擦者说:“开眼光、亮堂堂”其孝子面对死者重复一变:“开眼光、亮堂堂”。

以下如此:“开耳光、听远方”、“开鼻光、闻芳香”、“开嘴光、吃八方”、“开脸光、净光光”。

封棺

瞻仰完遗容后,由木工左手执铁钉,右手握斧将棺材天(盖)钉死。

当木工钉左边时,由孝子在嚎喊爸(妈)向右躲钉,钉右边时喊向左躲钉。

出殡

本地出殡一般早晨8点左右,出殡时先将灵棚拆掉,本地棺木较大,一般不用人抬,用大绳将棺木捆住,吊车将棺木吊上汽车,棺木离地时,长子开始摔丧盆,(烧纸用的瓦盆)孝子们哭喊爸(妈)一路走好。

出殡队伍一般是灵车在前,孝子站在灵车上,后面是装沙土的翻斗车,送葬车,出殡用车按规矩要交一定费用。

安葬

棺至墓地,再用吊车将棺木放入坑内摆正,用塑料布将棺木裹严,在灵头点上长命灯,然后将车上土倾卸棺上,送葬人用铁锹将棺木培严,在坟的周围摆放亲友送的花圈。

入葬后每人喝一口酒,吃一块饼干,乘车返回。

先洗手再喝一口酒,吃一块饼干,然后到饭店就餐。

圆坟

死者入葬后第三天,亲友去圆坟、添土、烧纸。

烧期

死者死后第7天,在家炉子内或烟囱根下烧头期,烧纸时摆上供品。

第21天烧3期,烧3期时带上供品和烧纸到坟上烧,第35天烧5期,除带烧纸和供品外,死者的女儿还要买五盆纸花,同烧纸一同烧掉。

第49天,烧7期,烧期结束。

烧周年

以逝者死亡之日计算,第一年烧一周年,第三年烧三周年,第五年烧五周年,第十年烧十周年。

烧周年时,远道的亲属也要赶来参加。

满族的殡葬方式

展开全部

满族的殡葬主要是火葬。

也有少数土葬,但满族的土葬有二次葬这种特点。

火葬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满族的火葬仪式有个特点就是把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同时焚化,这个风俗叫“烧饭”。

二次葬主要流行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深冬季节去世的,由于东北冬季有很厚的冻土层,不便挖掘墓坑,于是停棺半年等来年再葬。

另一种是因意外死亡的,按传统习俗为使死者灵魂安息,在墓地停棺一年或三年再葬。

满族墓葬的墓坑均为竖井直穴,没有人工挖掘的墓室,这一点与关内汉族迥然不同。

另外满族墓葬的坟头习惯插一种用木棍和白色纸条粘成的祭具,类似于汉族的丧帆,但用途完全不同。

满族称这种祭具为“佛朵”本意是指“主管健康的柳树女神”,在丧事中则引申为死者灵魂由神灵引向圣地长白山,并希望死去的先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

另外,满族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丧事一般在一日内办完,也不披重孝。

不象汉族那样大操大办,哭天喊地,死人把活拖穷。

北方老人去世三周年亲戚去有什么风俗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

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

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

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坦)服。

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扩展资料

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余一律采用火葬。

人死后,被送往殡仪馆停放,尸体赤裸冰冻存放。

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人员会在死者脚板底扎一个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尸体送到殡仪馆后,三天内举殡,举殡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

遗体告别仪式时设置“灵堂”,灵堂四周排满花圈,花圈上挂满亲朋戚友的挽联。

告别仪式开始先播放一段哀乐,悼念者默哀三分钟,之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遗体一周,瞻仰死者遗容。

长子手捧死者遗照领悼念者去小礼堂开追悼会。

追悼会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迹,因过于形式及劳民伤财,现已基本取消。

遗照不用彩色,且用“炭烧瓷相”,以示永久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丧葬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