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风俗,三月三节日风俗上,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饮食健康 访客 2024-03-21 08:56 181 0

三月三节日风俗上目录

三月三 风俗,三月三节日风俗上,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1. 赛龙舟:三月三是龙舟节,人们会在江河湖海中举行龙舟竞赛,这也是祭祀龙神的一种方式。

2. 登高望远:三月三是踏青节,人们会登高远望,欣赏春景,携带食品和饮料,享受户外生活。

3. 祭祀祖先:三月三是祭祖节,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祀祖先,扫墓、烧纸、祭拜等仪式均在此时进行。

4. 吃春饼:三月三也是吃春饼的节日,春饼是一种传统的南方食品,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5. 舞蹈表演:三月三是民间文艺节日,人们会在此时举行各种舞蹈表演,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一、三月三个民族习俗

1、壮族: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2、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

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4、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

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5、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6、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

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7、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

8、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

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二、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放风筝、三月初三壮族歌圩节、黎族爱情节等活动。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如下:

1、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吃了可以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2、三月初三放风筝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 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4、三月初三壮族歌圩节

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节,是壮族的重大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5、三月初三黎族爱情节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已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习俗活动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风俗习惯。

茼蒿又被称为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发育在田头地脚线的一种山野菜。

虽然是山野菜,却鲜美爽口、营养丰富。

民间谚语曰:“三月三,茼蒿当仙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季更是吃料茼蒿的时节。

春食茼蒿也是在我国民俗日益突出的民间风俗。

《诗经》就会有“其甘如荠”的咏颂;李商隐也是有“城中心桃李满天愁风吹雨打,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词。

三月三全家老小出游赏桃花

“春明三月桃花香”,三月初三,全家老小出行,有的别人带著下酒菜在野外野炊,而这时候更是喜迎春第一支桃花对外开放的阶段,自古“三月桃花香”的叫法,也有“又是一年春草绿色,仍然十里桃花香”的叫法。

事实上做为看花看来 ,桃花并算不上漂亮 ,但去除迎春花之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的早,农历三月早已绽开,在大城市内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家,春暖花开乍寒,大家迈向野外赏桃花变成“三月三”的一个主题活动了。

青岛市都不除外,近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桃花,城内群众去赏桃花的群体纷至沓来。

吃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北海当地人的一种民间风俗,大家将叶与稻米混和研磨成粉,再制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类面制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儿芳香柔美,是当地人钟爱的特色美食。

流传阴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文化的人文始祖轩辕氏的华诞,北海市人为此留念这名名人。

风筝

“更是世间三月三,纸鸢飞漫天”,三月初三也有风筝的民俗文化,纸鸢的来源于有很多的叫法。

成年人、小孩都喜爱风筝,有些人觉得是一种健身运动。

风筝的做法各式各样,难能可贵挺大的不一样,很多早已变成艺术品。

大家也觉得历经了冬季,应当到户外活动游戏,因此 三月初三风筝,实际上不但这一天 ,可以说从上巳日到清明节全是风筝的好时候。

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习惯吃什么食物

从古至今,“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流传了下来;在广西,“三月三”是重要节日,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三月三”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民族民俗元素。

“三月三”的节日记忆,通过丰富的民俗形式和诗词歌会展现并传承了下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的江南过“三月三”的场景;陆翙在《邺中记》中提到的“石虎三月三日临水会,公主妃主名家妇女无不毕出。

临水施帐幔,车服粲烂,走马步射,饮宴终日”,是北方过“三月三”的场景;《晋书·李玄盛传》中所说的“玄盛上巳日宴于曲水,命群僚赋诗,而亲为之序”,则是西北过“三月三”的场景。

千百年来,“三月三”不仅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更是成为一条纽带,将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娓娓道来。

如今,为了让“三月三”更多地留住中华儿女的记忆,许多与“三月三”相关的习俗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海南省申报的“黎族三月三节”榜上有名;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申报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2011年,贵州省贞丰县、望谟县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贵州省镇远县的“报京三月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的“壮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越来越多与“三月三”有关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扬。

听一首壮族三月三的山歌,定能想起那些美好的春光;吃上一顿乌米饭,哪怕是游客,也会对浙江畲乡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