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风俗文化画报图片,侗族风俗文化画报,侗族的习俗?
侗族风俗文化画报目录
广西桂林侗族饮食习俗有哪些?
侗族的习俗?
侗族的中秋习俗
1. 侗族的服饰。
侗族的服饰非常独特,男女的服饰风格都有所不同。男性通常穿着黑色的长袍和褶裙,女性则喜欢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衫和短裙。
2. 侗族的音乐。
侗族的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旋律多变,表现出侗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侗族的乐器以箫、笛、锣等为主,常常在节日和婚礼等场合演奏。
3. 侗族的民间舞蹈。
侗族的民间舞蹈也非常有特色,其中以侗族大歌舞最为著名。这种舞蹈是侗族人民在庆祝丰收和喜庆节日时表演的,舞蹈动作热情洋溢,富有民族特色。
4. 侗族的节日。
侗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侗族的“芦笙节”。这个节日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的重要场合,当地人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广西桂林侗族饮食习俗有哪些?油茶侗族饮食习俗。
桂北其他各族也有。
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
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
还有打虾米、鱼崽、粉肠、猪肝、瘦肉等荤油茶的。
“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规矩。
打油茶时,主、客围坐火塘,主妇负责烹调、送茶。
第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
主人说声请,客人方可饮用。
连喝4碗,是表示对主人的最大尊敬。
农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时,更兴喝油茶,要连喝15碗,边喝边对歌。
油茶能提神、祛风湿、防治感冒、增进食欲,有很好的保健、医疗作用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侗族的习俗?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
“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食俗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
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
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
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
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
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
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侗族的中秋习俗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
中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偷偷来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们牵上红线。
倘若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将预兆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苗族有“闹月”的习俗,人们在月下吹起芦笙,唱歌跳舞。
未婚青年互吐衷情,表白自己的心地如明月一般皎洁。
观月是贵州苗族的习俗,中秋节那天,家家都要做糍粑,杀牛羊以庆贺丰收。
晚上,村村寨寨在月光下痛饮。
青年人还要举行芦笙,对歌比赛。
在对歌中,许多年轻人终于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分别时,以互赠腰带为信物,来年春暖花开即可结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