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节日传统风俗,山西的节日习俗?

饮食健康 访客 2024-03-21 08:28 166 0

山西的节日传统风俗目录

山西的节日传统风俗,山西的节日习俗?

山西民俗有哪些

山西的节日习俗?

山西有什么民俗

1. 山西春节传统风俗: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祭祖、赶集、贴窗花、舞龙舞狮等。

2. 山西元宵节传统风俗:吃汤圆、放烟花、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3. 山西清明节传统风俗:扫墓、祭祖、祭扫、插柳、踏青、放风筝等。

4. 山西端午节传统风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赛夫人草等。

5. 山西中秋节传统风俗:赏月、吃月饼、烧香、祭月、赏桂花、赛秤锤等。

6. 山西重阳节传统风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佩艾草、挂菊花等。

7. 山西腊八节传统风俗:喝腊八粥、挂蒜、熬腊八蒜汤、烧香祭祖、磕糖果等。

8. 山西年节传统风俗:扫尘、迎神、祭祖、贴春联、赋对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

山西民俗有哪些

山西民俗有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等。

山西的特色民俗活动有: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黄河灯会、太原社火、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威风锣鼓、绛州鼓乐等等。

山西民间生育民俗: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满月、抓周、奶妈、起名、开锁、抚养、生辰。

山西民间葬俗: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祭奠、灵棚、祭品、喜丧。

山西春节民俗:祭灶节、除夕、春节、立春、春联、窗花、年画、饺子、爆竹、压岁钱、迎喜神、破五、人节、谷神节、石头节、正月十五元霄节、太原年俗。

山西其它传统节日:填仓节、青龙节、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六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

闹红火简介:

闹红火又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山西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

有些,是从正月十四闹到正月十六的,也有从正月十五闹到十七的,还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闹的。

闹红火,是在正月十五夜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这些文艺活动中,有些是有声有色有动作的人群集体舞蹈表演。

山西省民间普遍流行有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扭秧歌、舞龙、踩高跷、骑竹马、荡秋千、大头娃娃舞、扑蝴蝶.游九曲等等。

这就是“闹红火”的内容。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山西一年中规模最大,人员最集中,参与演出人数最多的民间群众性文艺活动。

每个元宵期,已成为山西省民间艺术荟萃竞技的日子。

山西的节日习俗?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

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

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

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

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

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 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

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 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

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

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

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

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

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

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

回门:一般在结婚典礼的次日,女家派人和车,亲邀新郎新娘回门,设宴款待新郎新娘及女方亲朋好友,席间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当晚或第二天返回。

婚后第四日,女随婿省亲,称为"住对月"或"住四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朔州的婚礼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礼节从简。

丧葬 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

人亡后着寿衣,打破一孔窗户纸,扶户门板上,停于后杭,杀"倒头鸡",头下烧纸、点灯、上香致祭,子女放声号哭,此为小敛。

然后贴"殃状"并挂"告天纸"于街门外,讣告乡里。

晚辈披麻戴孝,孝子戴重孝到人主(死者至亲)家稽首报丧。

次日晚移尸入棺,俗称"入敛",尸体蒙红布,虚掩棺盖,停柩于堂屋,置供品,点长明灯,朝夕奠。

亲友、族人、乡邻前往灵前烧纸吊唁

山西有什么民俗

有40种民俗。

1、闹花灯2、闹红火3、放烟火4、高跷5、跑旱船6、跑竹马7、小车舞8、挑椅舞9、狮子舞10、龙舞11、龙舟舞12、中黄高台13、倒悬花鼓14、铁棍与背棍15、渔翁戏海蚌16、沈老爷坐轿17、晋南血故事18、黄河灯会19、太原社火20、怀仁旺火21、平定塔火22、南庄架火23、芮城合河古会24、晋祠古庙会25、乡宁油糕会26、广胜寺古庙会27、芮城蟠桃古会28、大同城隍庙会29、旧大同晾脚会30、九连环31、行酒令32、踢毽子33、打秋千34、挠羊赛35、放风筝36、威风锣鼓37、绛州鼓乐38、腰鼓39、翼城花鼓40、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