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风俗特点,达斡尔族的风俗,达斡尔族礼仪风俗
达斡尔族的风俗目录
达斡尔族节日 达斡尔族风俗与禁忌
达斡尔族礼仪风俗
1.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比较独特,一般都是由父母之间商定婚姻,然后再由男方送婚礼给女方,女方接受后即表示同意婚事。在结婚仪式上,男方要献上三瓶奶酒,女方则要献上三碗酥油茶,以示两家和睦相处。
2.达斡尔族的葬礼习俗:达斡尔族的葬礼习俗也比较独特,一般在去世后的第三天,家人会把死者的遗体放入一只木棺中,然后在家中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随后,家人会把棺木运往坟地,进行火葬或土葬。
3.达斡尔族的民俗节日:达斡尔族的民俗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腊月节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跳达斡尔族的舞蹈,吃传统的美食,祭祀祖先和神灵,以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4.达斡尔族的生活方式:达斡尔族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通常居住在深山老林或河畔湖泊之间,过着简朴而自给自足的生活。在生活方面,他们喜欢吃肉类和鱼类,尤其是鹿肉和鱼肉,同时也喜欢喝奶酪和酥油茶。在居住方面,他们的住房多为木质结构的帐篷或简易房屋,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达斡尔族节日 达斡尔族风俗与禁忌在达斡尔族中众多节日里阿涅节,它是达斡尔语,意思就是过年。
它属于达斡尔族中传统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初一举行,过年时间是15天,而初一早上人们开始梳妆打扮,敬天地,像天神,娘娘神,灶神等等。
01 抹黑节
所谓的抹黑节,它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本是全国人民开心热闹的日子,但是到了达斡尔族,他们有一个更加欢乐的节日,叫抹黑节,是在正月十五过完之后,正月十六的一个传统的节日。
一般抹黑节到来时,年轻人手上涂抹油的锅底灰,涂抹在对方脸上开始取笑逗乐。
02 其他的节日
在达斡尔族众多节日中,有端午节二月二,腊八节,千灯节,多布抬克,敖包沃贝等等。
所谓的敖包沃贝是达斡尔语中的一种,它主要代表的是敖包祭,一般在春秋两季各择日举行一次。
03 达斡尔族的风俗禁忌
要说达斡尔族的风俗禁忌,一方面是女子结婚的时候年龄不要在偶数,一旦碰到偶数是非常不吉利的。
另外既为男方求婚一两次,女方答应。
建议在求婚的时候要多求几次,这样才会显得女孩子比较金贵。
达斡尔族礼仪风俗达斡尔族是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
达斡尔族人具有尊老敬贤、扶贫爱幼、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讲究信义、慷慨豪爽、谦恭互谅等传统美德。
尊重老人和长者地礼仪表现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 *** 等各种场合。
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
居住上,西屋为上,西屋南炕是老人坐卧的地方。
在暂别相逢,儿女别父母7日、儿媳别3日、村中年青人别长者15日,晚辈都要向老人、长者行屈膝请安礼(萨因哈索贝,同满族人的请安),向前迈左腿,双手掌放膝盖上,曲右腿,目视对方,向前弯腰。
春节和参加婚丧大典,要向老人行磕头礼。
老人行将出门远行,儿女为其备齐携带品,套好车或备好马。
回来时,出门相迎、请安,让进屋,坐定,儿媳给敬烟、敬茶(或水)。
家中来客,对长者、老人都要请安、装烟、敬茶。
年轻人外出串门,见到老者无论相识与否都要请安。
路遇老人要让路,老者与长辈谈话,晚辈不得随便插话。
送来访客人,要让长者先走,女主人送到户门外,男主人送至庭院大门外。
办理家庭大事,先要征求老人的意见。
家庭、邻里或村中发生纠纷,老人们出面调解,双方肯于服从。
吃饭要给老人先盛,有条件尽量让老人吃、穿、住可心舒适。
坐车要有年轻人赶车。
酒席上,要按辈份年龄排座次,按序斟酒,父子不同席。
同辈人相见,给年长者请安、互敬酒,问候老幼是否平安、家境如何等。
男女老幼登堂入室,讲究老人和妇女先行。
兄弟妯娌、邻里之间保持相安和睦,谦恭互让,热忱相助。
参加各种 *** 、典礼,要衣冠整洁,举止文明。
遇亲友、邻里办红白事,要送礼物。
谁家遇有意外灾祸和困难,要问候、安慰、赞助。
对无近亲的孤寡、病残者予以关照。
达斡尔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
每当宾朋光临,让座西炕,敬烟、献茶,问寒问暖,然后酒饭款待。
客人告辞,主人常赠送自产的烟叶和土特产品,以表心意。
逢年过节,杀猪宰牛,竞相邀集亲友村邻,欢聚一番。
达斡尔族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世上谁见过背着自家房子出门的人呢?“所以对于求食、投宿者,不论相识与否,一律热情接待。
上述竭诚好客之风,至今依然如故。
在达斡尔族礼仪中,装烟礼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户户善于种植烟草,普遍嗜烟。
装烟礼分单向礼和双向礼。
为长辈敬烟一般为单向礼,而同辈相互请安、装烟为双向礼。
客人到家,虽以酒、奶茶招待,还要行烟礼。
即便客人口中叼着烟袋,也要请他换成自家的烟,临行前还要送客人一把烟,以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