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名族风俗,壮族的名族风俗,壮族有哪些具体的民俗活动
壮族的名族风俗目录
壮族的民族习俗是什么?
壮族有哪些具体的民俗活动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1. 婚礼习俗:壮族的婚礼十分隆重,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期间有各种祭祀和仪式,例如过门石、接亲、簇拥、请神等。
2. 赛龙舟:在壮族传统节日端阳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泊中进行。
3. 壮锣鼓:壮锣鼓是壮族的一种传统音乐,通常用于庆祝节日、婚礼等场合,场面热闹非凡。
4. 水灵节:壮族的水灵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5. 壮家建筑:壮族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常见的建筑有木结构的“木楼”和石头建造的“石头楼”,这些建筑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6. 摆手鱼:壮族的传统美食之一是“摆手鱼”,这是一种将鱼身上的骨头割开,再将其摆成两个手的食品,寓意着“手中有鱼”。
7. 壮族服饰:壮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女性常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衣长裙,头戴发饰、项链和耳环,男性则穿着宽大的裤子和长袍,头上戴着花冠或头巾。
以上是壮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特征,这些习俗和文化不仅反映了壮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壮族的民族习俗是什么?1、壮族的礼仪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2、壮族的服饰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
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3、壮族的住房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_”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4、壮族的婚礼习俗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
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
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
5、壮族的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
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扩展资料:
壮、布壮,原是壮族自称。
在汉文史书中译写为“撞”、“_”等,读音“壮”,最早见于宋代文献中。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
“壮”字有健康的意思,也不会误读。
从此以后,僮族一律改写为壮族。
壮族除自称“布壮”以外,还有“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侬”、“布央”、“布曼”、“布饶”、“布傣”等自称。
“布”,在状语中是“人”的意思。
参考资料:
壮族有哪些具体的民俗活动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
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1、节日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
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2、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
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
3、丧葬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
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
扩展资料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