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过新年,不同民族的新年风俗,各个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要简短,100到150字左右)
不同民族的新年风俗目录
各民族过年有哪些风俗?
各个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要简短,100到150字左右)
1. 中国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挂红灯笼、贴春联、吃团圆饭、赏花灯等。
2. 日本新年:日本新年被称为“正月”,在1月1日庆祝。人们会进行“除旧迎新”的仪式,打扫房屋、购买新衣服、吃年糕等。
3. 韩国新年:韩国新年被称为“韩国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进行“祖先祭祀”仪式,吃年糕汤、穿传统服装、玩传统游戏等。
4. 印度新年:印度新年被称为“哈利”,在4月或5月庆祝。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如洗手、涂油、披上新衣服等。
5. 泰国新年:泰国新年被称为“宋干节”,在4月庆祝。人们会进行“泼水节”仪式,把水泼向身边的人,以表示祝福和清洁。
6. 伊朗新年:伊朗新年被称为“诺鲁兹”,在3月21日或22日庆祝。人们会进行“清洁仪式”和“把火跳过火堆”等仪式,以庆祝新年。
7. 犹太教新年:犹太教新年被称为“罗什哈什纳”,在9月或10月庆祝。人们会进行“吹角仪式”和“祈祷仪式”等,以表示新年的开始。"。
各民族过年有哪些风俗?1、藏族习俗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彝族习俗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
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
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
他们将一碗水和前一天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到来的这一年里雨水充足。
3、壮族习俗
除夕,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
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4、布依族习俗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
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
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5、羌族习俗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各个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要简短,100到150字左右)各个民主国春节的习俗:
1、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
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2、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
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
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3、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
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
“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4、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
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
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
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
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5、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春粑粑。
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
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
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
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6、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一一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7、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
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一口酒,以示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8、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
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
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
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一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9、白族: “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
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
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 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