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闺女,女儿出家上头的风俗,结婚上头的风俗

饮食健康 访客 2024-03-18 09:14 101 0

女儿出家上头的风俗目录

出家的闺女,女儿出家上头的风俗,结婚上头的风俗

福建泉州嫁女儿的规矩

结婚上头的风俗

女儿出家上头的风俗是指女儿在出家(即成为尼姑)前,需要向家中的祖先和天地神明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诚意,以得到祝福和保佑。

一般来说,女儿出家上头的时间要选择在农历的清明节或者重阳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女儿需要在家中的祖先牌位前上香,向祖先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愿望,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支持。同时,女儿还要准备一些供品,如水果、糕点等,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女儿需要向天地神明行礼,表达自己的虔诚和决心。这个仪式通常在户外举行,女儿需要向天地鞠躬,并烧香祈求天地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女儿出家上头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它不仅是女儿成为尼姑的开始,也是家庭和社会对女儿的支持和祝福。因此,在这个仪式中,家人和亲友们的参与和祝福也是至关重要的。"。

福建泉州嫁女儿的规矩

福建泉州出嫁女儿的规矩有:

1. 上头:结婚当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即用梳子从上往下梳三次,并说些吉祥的话。

古时,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

2. 哭嫁:新娘出门前需哭,表达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

3. 念四句:念四句是泉州传统嫁娶习俗的一大特色,念四句传承于闽越族婚俗,以闽南歌谣、谚语为主,是押韵的吉祥话,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愿望的重要体现。

其留存的古韵古风显示了闽南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4. 迎亲:迎亲是泉州传统嫁娶习俗的重要礼仪,有彩旗、红甲吹、扛火炉、提“姓氏灯”等,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异彩纷呈,情趣盎然。

迎亲队有8人,送亲队有7人。

送亲队中有四个人需要担花篮进新房,这四个人是从新娘侄子、兄弟、舅舅三代人挑出来的,花篮里面都是钱,三天后会拿去存起来。

送亲队其余三人是新娘的婶婶、伯母,她们拿着盛有盐、米、猪心、瘦肉的篮子,为新娘的婆婆第二天煮饭准备的,一家人一起吃,代表同心同意。

5. 出门:出门之前,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让其从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以辟邪,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回家。

6. 进门:到了新郎家中,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此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

7. 敬酒:婚宴进行到一半,新郎新娘需出来敬酒,答谢亲朋。

宴席的座位按左青龙右白虎来分主次,主位上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以此类推。

以上是泉州嫁女儿的一些规矩,仅供参考。

结婚上头的风俗

1、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结婚前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在结婚当天早上,挑选一个吉时,让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辈分比较大的长辈,给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

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然后要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铰剪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2、结婚上头仪式

上头仪式通常系在大婚前一晚或者大婚当日举行仪式前。

象征着一对新人步入成人,开始组织新的家庭并担负起开枝散叶的。

当然上头仪式作为一个重头戏是需要择好时辰的,一般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事前双方均需要沐浴用绿柚叶水淋身,更换好新的内衣裤、睡衣裤。

到可以看到月光的地方再由好命婆(一般就是男女上方家族中的长辈,要求父母双全、子女健在,夫妻和睦的)帮其梳头。

新娘子的头发会梳成发髻,表示她会嫁作人妻踏入成人阶段。

当然,一边梳头一边会讲出上面的吉祥说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寓意一对新人同携白首,婚姻美满。

需要把和红头绳一起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就算礼成了。

男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扁柏,龙凤剪刀,汤圆三碗(每碗九粒)上头完后同家人及兄弟同吃。

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