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呀,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6,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饮食健康 访客 2024-03-18 09:08 115 0

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6目录

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呀,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6,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节日与风俗如下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 节日祭祀:苗族传统节日中都会有祭祀活动,如苗族的“花山节”和“苗年节”都会进行祭祖祭神的仪式。

2. 节日舞蹈:苗族文化中舞蹈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期间会有各种舞蹈表演,如苗族的“火把节”中的“火把舞”。

3. 吃酸酸辣辣的食物:苗族传统节日中的食物口味偏酸辣,如“苗年节”中的“苗家过年饭”就是以酸菜炖肉为主要食材。

4. 赛龙舟:苗族的“水龙节”中会举行赛龙舟比赛,是当地传统的水上活动。

5. 穿戴传统服饰:苗族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如女性的“襁褓裙”和男性的“白袍”。

6. 玩打擂:苗族传统节日中的“打擂”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手持竹板相互击打的游戏。"。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节日与风俗如下

1、苗族节日

(1)一月:动月(鼠或子月)1到15日是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在这一天苗族人都不会出远门。

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苗族人会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一些节庆日。

(2)二月:2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是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三月:3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

(4)四月:4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五月:5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六月:6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七月:7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八月:8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等活动。

(9)九月:9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十月:10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2、苗族风俗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了,这个民族分布的较广,人口相对其他少数民族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了。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来说说苗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一些社会制度也和汉族相差很大

(1)社会制度。

苗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苗族的社会制度主要为鼓社制、议榔制、理老制等。

一般来说鼓社制就是一个同宗,或者是数个自然村寨组成的组织。

议榔制是指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

理老制是苗族村寨中的自然领袖,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2)饮食。

苗族人最有特色的饮食习惯,就是非常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酸汤酸菜。

(3)禁忌。

在苗族有一种很奇特的产忌,就是忌讳孕妇与孕妇会面,也忌讳孕妇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还有就是关于农事的忌讳,在田间的适合忌讳提到老鼠,因为怕它们听到来糟蹋庄稼。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吃:

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

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恋爱:

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

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

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

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在七月中旬卯日。

一些在。

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集会,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2、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麻江、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

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

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

3、花山节

此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黔西北、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

由于苗族住地不同,服饰有差异,因此,苗族过花山节的日期也不一致,节日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六月,有的在八月。

4、赶秋节

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地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

开始为每年农历“立秋”,青年男女聚集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求伴侣。

5、踩鼓节

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等县的苗族地区。

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

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

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