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风俗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习惯,仫佬族的婚恋
仫佬族的风俗习惯目录
仫佬族节日仫佬族年有哪些习俗?
仫佬族的婚恋
仫佬族的风俗
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是一些常见的:。
1. 婚姻:仫佬族婚姻多以自由恋爱为主,男方需送彩礼给女方家长,女方则要做出饭菜招待男方家人。结婚时,男方需送嫁妆给女方家庭。
2. 葬礼:仫佬族的葬礼通常会进行三次,分别为“送灵”,“入地”和“送行”。送灵时需要进行一些仪式,如烧纸、祭拜祖先等。入地时需要将遗体埋葬,而送行则是为了送别逝者。
3. 饮食:仫佬族的主食是米饭、玉米饭和面食,常见的菜肴有酸菜鱼、酸辣土豆丝、青椒炒肉等。
4. 服饰:仫佬族的传统服饰是“仫佬袍”,它是一种宽大的长袍,有着非常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女性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和头巾。
5. 舞蹈:仫佬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如“银钗舞”、“仫佬花鼓舞”等,这些舞蹈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仫佬族节日仫佬族年有哪些习俗?仫佬族节日-仫佬族年
仫佬族乡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从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到12月24日,以及12月30日或12月29日的除夕,一年中的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活动形式和风格。
春节期间被称为“高达年”。
起源于夏朝,最初是汉族先民的传统节日。
秦汉以后传入岭南,逐渐发展成为壮侗共同的节日。
仫佬族从农历十月开始他们的一年,农历十月初一是仫佬族年,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仫佬族杀猪祭祖,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仫佬族春节是仫佬族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与除夕的活动融为一体。
除夕是前一年节日的结束和另一年节日的开始,是——年春节的前奏。
所以就他们的关系来说,他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限制把他们分成了新年和旧年两个部分。
有许多类似于汉族的活动,但各有各的特殊关注。
第一天全家人吃团圆饭,当天吃素。
第二天,他们用香纸祭拜财神,并参加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
春节也是唱歌调情的季节。
在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我会从别人的花园里摘一些叶子。
如果没有菜,我就打草稿,这叫“偷青”。
人们相信它会带来一个干净安全的家。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节日就结束了。
大堡村
到了仫佬族年这一天,仫佬族人早早起床,家家户户,人人忙着杀猪杀鸭,在田里抓鱼,生儿育女;女人来到井边洗井,然后喝下新年第一桶井水,然后回家做豆腐和糕点;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了仫佬族年最重要的仪式,——“大宝村”。
据说由于仫佬族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引起火灾。
仫佬族每年农历新年都会举行“敲村”仪式,提醒村民注意用火防火,祈求来年人民平安幸福。
因此,“大堡村”也可以说是仫佬族古老的消防安全宣传。
豆巴巴
仫佬族春节有一道特别的节日美食,就是家家户户做“豆粑粑”。
有的富裕家庭做糯米相当于一两百斤,一般中下层家庭相当于二三十斤。
每年除夕夜或者大年初一初二,各个家庭的青壮年男性都会主动相扶。
他们将蒸好的糯米用麦芽糖浆溶解,然后揉成一个看起来像小碗的糯米糕,盖上红色的圆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
在锅里煎或者在炉子上烤。
仫佬族年仫佬族的歌唱
仫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仫佬族年,仫佬族村舍一直在唱歌。
最有趣的是,在中国的新年之夜,一个村子里的和尚聚在一起,围坐在燃烧的篝火旁,尽情地喝酒和唱歌。
他们用歌声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对孩子的关爱。
一些老年人用歌声向儿孙讲述仫佬族的古老传说,未婚青年则用歌声表达对心爱对象的喜爱。
他们在火池边欢歌笑语,享受生活。
唱得最好最久的人最受尊敬,大家都叫他“书生”。
仫佬族文化丰富多彩,但大多是口头的。
仫佬族语言、传统手工艺、传统民歌几乎绝迹。
作为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年”仍然只存在于仫佬族聚居的村落。
仫佬族的很多传统民俗在日渐弱化,传承的文化在0和0之间逐渐萎缩。
很少有继承人继承遗产
另外,在仫佬族年,仫佬族未婚男女在村子附近的山上相遇、歌唱、玩耍、相恋。
给老人讲故事,介绍祖先的功绩和仫佬族的古老传说。
仫佬族把这一天视为好日子,大多数青年男女都选择在这一天结婚。
这一天,仫佬族同胞还会举行唱歌、赛马、爬山、斗牛、斗鸡、打鸟等民俗活动。
仫佬族年中的主要活动
1.新年快乐。
2.村里的长辈主持“打村”仪式。
3.在大堡村,老村民告诫主人注意防火。
4.,“开斋”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岔路口得到神火,祈求来年平安。
5.仫佬族年的早晨,女人们洗井。
6.用唢呐迎接新年。
7.在山里旅行。
8.杀猪。
9.大多数仫佬族青年选择在仫佬族结婚。
仫佬族的婚恋仫佬族一般盛行小家庭制,子女结婚后不久即与父母兄弟分居。
男女分工不很严格,男子多作重体力劳动,妇女除操持家务劳动外,还可担负犁、耙田、打谷等重活。
过去普遍流行父母包办婚,青年男女虽可“走坡”恋爱,但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才能成婚,同姓不婚,寡妇再婚必得六房家庭同意。
仫佬族男女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
“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
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
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早期的仫佬婚姻特点是女方“以货求男”。
这种习俗是因为历史上有段时期仫佬族处于女多男少的状况,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调造成了女方家要给男方家送给丰厚的财礼,否则难以出嫁。
后来出现了“会亲”现象。
它已改变了女求男的习惯而变成了男求女。
先是由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由男方家挑去一担酒肉,放在十字路边后避开。
之后,女方家的父母带着女儿及亲戚来到酒肉担,饱吃一顿并将剩下的酒肉带回家里。
第二天,女方家以同样的方式,回敬给南方。
“会亲”是娶亲的第一步。
旨在互探对方的家底。
“会亲”之后是娶亲。
娶亲时,男方选出两名漂亮的少女随媒人前去迎亲。
新娘由十余名女伴随行。
每一位手中持一把纸伞把新娘遮挡起来,不让外人看见。
道路夫家后,又用黑布将新娘的头蒙起来进入洞房。
“黑布蒙头”的迎亲习俗,使新娘感到憋闷难受,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到了晚期,这种习俗逐渐消失。
此外,“不落夫家”也是仫佬族古老的婚俗之一。
“不落夫家”就是结婚后新娘不能在新郎家居住。
婚后第二天天还未亮,新娘便辞别夫家,与女伴一道回到娘家。
之后等到春、秋农忙时节各返回一次。
直到第三年才不限定返回的季节和居住的天数。
这样,往返于两家间,有时长达三五年,有时长达七八年。
这种习俗弊多利少,后来便趋于消失。
仫佬族婚礼别具一格,很有风趣。
其中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 ”。
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
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
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
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此外,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还有设“歌卡”的习俗。
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
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
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最后若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 结束。
在长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仫佬族的风俗仫佬族聚居地山峦起伏,奇峰耸立,山多地狭,可耕田面积较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
所以仫佬山乡的饮食以玉米、大米为主,家家腌制酸菜,仫佬人喜欢饮酒吸烟,不吃动物心。
家常饭菜 仫佬族以稻米为主食,麦类、薯类、玉米、豆类辅之。
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为节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人家日食三餐。
早餐吃粥,晚餐吃干饭。
大多数家庭 午餐也都吃粥。
麦类的煮食方法:将麦类磨制成粉,烤作烙饼或作团子吃;有时把红薯煮熟,除去外皮,捣成糊状,与麦粉混合煮食,香甜可口。
特色饮食 狗舌糍粑 “狗舌糍粑”用糯米制成,后用桐叶包住,形状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
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无穷了。
它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要不然山歌怎么将它与爱情唱在一起呢!原来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时节。
坡场上青年男女唱罢山歌后,便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换各自带来的“狗舌糍粑”,意味着爱情像芝麻糖那样香甜。
枕头粽 逢年过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都包枕头粽欢度佳节。
传说,枕头粽是一群砍柴的壮家儿童传教给放牛的仫佬族儿童的。
枕头粽每只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个就够了。
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捞出晾干后放些碱水拌匀;然后把粽叶背面一层层地摊开约一尺多宽,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叶子围边,叠上一层叶子,铺放一层米,像谷围围谷子一样。
最后用绳子绑紧绹牢,放进锅里边去煮一个昼夜。
包枕头粽的季节在二月社日。
白炠肉 白炠肉是仫佬山乡的一种风味食品。
其做法是:将整块的猪肉或整个的鸡鸭(去毛和内脏)放入水中白煮,肉熟后取出切成小块,然后配以调味汁食用。
白炠肉很讲究火候,八成熟时就捞离煮锅。
因而每当切开肉时往往近骨处还夹着血丝,这样烹调出来的肉鲜嫩味美。
鸭酱 鸭酱是仫佬山乡味美色鲜的调味佳品,杀鸭时留下鸭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
有的不煮,认为这样保留“血鲜”;大多略煮一下,一滚即得。
用鸭酱调味而吃白炠肉,其味无比。
酒文化 重阳酒是仫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
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
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