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农村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义增长6.1%,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
分城乡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同比名义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
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仅超过同期GDP,更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持续领先城镇居民。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4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措施。一季度,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有三个特点:
一、务工收入增长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亿8000多万人,比上年增长2.3%。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4504元,同比增长1.5%。
二、收入增速提高
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8%,比去年全年快了0.6个百分点。
三、城乡收入差距收窄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图源:新华社)
政策扶持促增收
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政策取向,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政策,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
创业就业促增收
通过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一次性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强农业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带动农民就地创业、就近就业。
改革赋能促增收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增强动力促增收
增强脱贫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启动一批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壮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创响特色品牌,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同时,各省市也发布文件,多举并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北京
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整合农村公益性岗位设置,逐步扩大岗位规模,提高岗位工作绩效及收入水平。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推介10个以上创新创业典型。广泛推行订单式、菜单式、配送式等培训模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各1万人次。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措施,新增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和家庭农场示范区实现10个远郊区全覆盖,扶优做强1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四川
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大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帮扶,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支持农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和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或者在县域内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并要求县级政府为农民在县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提质降费,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陕西
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按规定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高精特缺新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保障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强用工管理、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和关心关爱。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河南
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省际劳务协作机制,与劳务需求大省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对接关系,推动农民工赴省外务工就业。统筹做好用工信息发布工作,开展网上招聘、网上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对集中出行的农民工开展对接协调服务。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人文关怀。加强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建设,树立“豫农技工”形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力度。
(综合来源:新华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网、川经瞭望、陕西日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第587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