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民族简介(基诺族简介基诺族的来历)
基诺族的介绍
基诺族的网络解释是:基诺族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
基诺族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纹土布,富有民族特色。 基诺族饮食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
基诺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人口数连三万都未达到。它的族民大部分都定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自治乡和周边的县域内,因此想要深入地了解这个民族,我们就最好亲自到这个民族的所在地走一趟为好。
饮食: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喜吃青玉米。建筑:基诺村寨喜建于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
全国基诺族总人口为23143人(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22759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乡(镇),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
最后才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基诺族有何历史渊源?
1、基诺族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部队的一部分,与大部队走散后留下。基诺族原来的名字是“攸乐”族,因他们是住在“攸乐山”上的民族而得名。“攸乐山”后被音译为基诺山。
2、基诺族非常崇拜太阳。虽然在上述的传说中,那七个大太阳给世界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间接促成了基诺族的诞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基诺族的族人才会那么崇拜太阳。
3、最后一个识别的民族是基诺族。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
基诺族卢基族是什么意思
是傈僳族。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基诺山寨是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集中展示中国最后一个民族的文化体验地。基诺族的信仰是“太阳”,他们穿的服饰上也有体现。
基诺族约有1万8千余人,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西北部的山区,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基诺,为本族自称。基诺族族源尚不甚清楚。
基_族的意思基_族的意思是什么
基诺族的解释我国 民族 名。原称 基诺 人,聚居于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 。1979年国务院正式 承认 为我国 单一 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一万二千人。 词语分解 基的解释 基 ī 建筑物的根脚:基石。 基础 。
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
基诺族自称“基诺”,“基”为舅舅,“诺”为后边,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他称“攸乐”。
基的意思是:建筑物的根脚。基的基本释义。(拼音:【jī】),形声字。字从土,从其,其亦声。“其”意为“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土”指夯土层。
基_的词语解释是:犹基趾。基_的词语解释是:犹基趾。拼音是:jīzhì。注音是:ㄐ一ㄓ_。结构是:基(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
基_的词语解释是:基础;骨干。基_的词语解释是:基础;骨干。结构是:基(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jīg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