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更换轮胎怎么换
安全第一,工具齐全
新车到手后,车主往往会忽略一个细节——轮胎是否需要更换,虽然新车出厂时通常配备的是全新轮胎,但因运输、存储或临时使用需求,有时仍需更换,无论是日常保养还是突发情况(如扎胎),掌握正确换胎流程至关重要,以下步骤将帮助你安全高效地完成这项任务。
确保车辆停在平坦、稳固的地面上,远离交通流和坡道,打开双闪灯,并在车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距离不少于50米),防止其他车辆误撞,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油污和碎屑伤手或伤眼。
准备必要的工具:
- 千斤顶(建议使用液压式,稳定性更好)
- 扳手(或专用轮胎扳手)
- 轮胎螺丝套件(若原厂有防松螺栓需注意)
- 轮胎压力计
- 旧轮胎存放袋(便于处理)
- 手电筒(夜间操作必备)
换胎所需工具清单
工具名称 | 数量 | 备注说明 |
---|---|---|
千斤顶 | 1个 | 建议为汽车原厂规格或带支撑臂型号 |
扳手(或轮胎扳手) | 1把 | 可能需配合棘轮扳手使用 |
三角警示牌 | 1块 |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GB 19151) |
手套 | 1副 | 防滑耐磨材质更佳 |
手电筒 | 1个 | 用于检查轮毂与轮胎接触面 |
轮胎压力计 | 1个 | 检查新胎气压是否达标 |
拆卸旧轮胎:按顺序操作,避免损坏轮毂
第一步是松动轮胎螺母,用扳手逆时针拧松所有螺栓,注意不要完全取下,只需松动即可,这一步应在千斤顶顶起前完成,否则可能因车轮受力不均导致螺栓卡死。
第二步是顶升车辆,找到车辆底盘下方的指定支撑点(通常在说明书中标明位置),缓慢升起千斤顶直至轮胎离地约2-3厘米,此时切勿直接将身体靠近车底,以防千斤顶失效造成事故。
第三步是彻底拆除螺栓并取下旧轮胎,将螺栓全部取出后,轻轻旋转轮胎使其脱离轮毂,再小心取下,若轮胎粘附严重,可用橡胶锤轻敲边缘辅助分离。
特别提醒:若遇到螺栓锈蚀难以拆卸的情况,可喷少量除锈剂(如WD-40)等待5分钟后再次尝试,切勿强行扭动,以免损坏轮毂或螺纹。
安装新轮胎:对准标记,紧固到位
安装新轮胎时,先确认其与旧胎规格一致(如205/55 R16),并检查胎面无损伤、气门嘴完好,将新胎对准轮毂中心孔位,轻轻套入,确保胎圈贴合轮毂边缘。
依次装回螺栓并用手拧紧,避免偏斜,待所有螺栓初步固定后,使用扳手按“对角线”顺序逐个拧紧(先拧对角的两个螺栓,再拧另外两个),每次拧紧力度均匀,防止轮毂变形。
再次用扭矩扳手按照厂家推荐值进行最终紧固(一般为100–120牛·米),如果无扭矩扳手,可用普通扳手分三次逐步加力,每轮拧紧后再复检一次。
常见车型轮胎螺栓紧固扭矩参考值
车型类别 | 推荐扭矩(N·m) | 使用工具建议 |
---|---|---|
紧凑型轿车 | 100–110 | 普通扳手+手动预紧 |
中型SUV | 110–120 | 扭矩扳手优先 |
豪华品牌车型 | 120–130 | 必须使用专业设备 |
新能源电动车 | 110–120 | 注意电池区域避让 |
检查与试驾:确认无误再上路
换胎完成后,不要急于启动车辆,应再次检查轮胎是否安装牢固、气门嘴是否漏气、轮胎花纹方向是否正确(如有箭头标识需朝前),使用胎压计测量气压,确保与车辆说明书推荐值一致(通常为2.2–2.5 bar)。
随后,缓慢驾驶500米左右,观察是否有异常震动或异响,如一切正常,可继续行驶,若发现方向盘抖动或车身倾斜,应立即停车检查,必要时返厂处理。
后续维护建议:延长轮胎寿命的关键
新车换胎后,建议做四轮定位和动平衡,尤其是更换不同品牌或尺寸轮胎时,此举可有效减少轮胎偏磨、提升操控稳定性。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胎压,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如夏冬转换),保持合理胎压不仅能延长轮胎寿命,还能降低油耗和爆胎风险。
最后提醒:若更换的是备胎(非全尺寸),请尽快更换回原厂胎,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备胎设计仅用于应急,不适合作为主胎长期使用。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司机,都能安全、规范地完成新车轮胎更换,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只是更换一条轮胎,也不能掉以轻心,多花几分钟准备,就能换来一路安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