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蕉学名是什么
苹果蕉的学名为**Musa × paradisiaca 'Apple'**,属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的一个栽培品种,其特点是果实短胖、果皮薄,成熟后呈金黄色,带有类似苹果的清香和微酸口感,故得名“苹果蕉”,与普通香蕉相比,苹果蕉糖酸比更均衡,果肉细腻,适合鲜食。 ,这一品种是人工选育的结果,通过杂交或变异获得独特风味,其种植条件与普通香蕉类似,需高温高湿环境,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苹果蕉因风味独特且产量较少,常被视为特色水果,在市场上价格较高。 ,(注:不同地区对苹果蕉的命名可能存在差异,部分文献中也可能标注为**Musa spp. 'Apple Banana'**。) ,字数:约150字
苹果蕉学名是什么?揭秘这种独特水果的科学名称与特点
苹果蕉是一种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热带水果,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让许多消费者为之着迷,但您是否知道苹果蕉的正式学名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苹果蕉的科学分类、特点以及与其他香蕉品种的区别。
苹果蕉的学名与分类
苹果蕉的正式学名为Musa acuminata × balbisiana (ABB Group) 'Pisang Raja',属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的杂交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苹果蕉是尖叶蕉(Musa acuminata)与长梗蕉(Musa balbisiana)的杂交后代,属于ABB基因组类型。
苹果蕉分类表
分类等级 | 名称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门 |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
目 | 姜目 Zingiberales |
科 | 芭蕉科 Musaceae |
属 | 芭蕉属 Musa |
种 | 尖叶蕉×长梗蕉 Musa acuminata × balbisiana |
基因组 | ABB基因组 |
品种 | 'Pisang Raja' (苹果蕉) |
苹果蕉的特征与营养价值
苹果蕉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兼具香蕉的绵密口感和苹果的清香味道,与普通香蕉相比,苹果蕉具有以下特点:
- 外形特征:果型短胖,果皮较厚,成熟后呈金黄色带红晕
- 口感特点:肉质细腻,甜度高,带有苹果般的香气
- 营养价值:富含钾、维生素B6、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
- 成熟标志:果皮出现褐色斑点时为最佳食用期
苹果蕉与普通香蕉营养对比表
营养成分 | 苹果蕉(每100g) | 普通香蕉(每100g) |
---|---|---|
热量 | 89kcal | 89kcal |
碳水化合物 | 8g | 8g |
蛋白质 | 1g | 1g |
脂肪 | 3g | 3g |
膳食纤维 | 6g | 6g |
钾 | 358mg | 358mg |
维生素B6 | 4mg | 4mg |
维生素C | 7mg | 7mg |
特色成分 | 含独特芳香物质 |
苹果蕉的产地与栽培
苹果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国家,近年来,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也开始引进种植,苹果蕉对生长环境有以下要求:
- 气候条件:需要高温多湿的热带气候
-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
- 生长周期:从种植到收获约需10-12个月
- 产量特点:每株可结6-8串果实,每串约10-15根
如何挑选和保存苹果蕉
挑选技巧:
- 选择果皮金黄、略带红晕的果实
- 轻按果实应有弹性,不宜过软
- 果柄应呈绿色,无腐烂迹象
保存方法:
- 未成熟的苹果蕉可常温放置至成熟
- 成熟后建议冷藏保存,可延长保鲜期2-3天
- 避免与其他水果一起存放,以防加速成熟
苹果蕉的食用方式与禁忌
苹果蕉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用于多种烹饪方式:
- 制作水果沙拉
- 烘焙香蕉面包或蛋糕
- 制作奶昔或冰沙
- 油炸香蕉片
食用禁忌:
- 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 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钾摄入量
- 空腹不宜大量食用
苹果蕉作为一种兼具美味与营养的水果,其学名Musa acuminata × balbisiana (ABB Group) 'Pisang Raja'反映了它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独特地位,了解苹果蕉的科学名称不仅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水果的价值,下次品尝苹果蕉时,您就可以向朋友分享关于它的科学知识了!
以上就是关于苹果蕉学名是什么的文章,欢迎关注本站!